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k8凯发(中国)天生赢家·一触即发|[北京直击]闯京80后 潮店玩转型男时尚

发布时间:2025-02-22 10:32:57    次浏览

索价近万起步不顺在香港出生、9岁移民新西兰的Peter,早在2010年创立男装品牌FRENCH83。本是银行白领的他,人到中年转行卖男装,源自一个男人的小烦恼。银行上班的战衣,离不开一套型仔“老西”,然而身形中等的他活在普遍体格魁梧的新西兰人中,立即降级成为“偏瘦”一族,带来买不到合身西装的烦恼,为了有套“得体”西装上班,Peter每年返香港一次的重要“任务”,除了探亲,就是找裁缝订造一年要穿的西装。后来他跟一位有同样烦恼的律师朋友忽发奇想开了网店,生意模式是把西装尺寸的数据电邮给香港的裁缝,做好的西装则寄到新西兰。构想看似完美无瑕,只因想法太天真。后来他们发现,大部分裁缝年纪大,不懂用计算机,就连传真机也不用,更遑论上网收电邮;第二,老裁缝习惯亲自度身,对于别人度身的数据没信心而不肯接单;第三,老裁缝即使接了定单,也只是交到内地工场做。折腾了大半年,两人最终找到中间人,把他们的定单交到内地。后来Peter找到浙江一间运作成熟、制衣技术高的工场,便直接把定单送过去。Peter和拍档都有正职,视网店为兴趣,蚀钱也在所不计,因此对自家品牌西装样样讲究,一套订造西装卖近万港元,比现成西装高几倍。店名为何跟法国拉上关系?原来拍档祖辈来自法国旧省制下的83省,“83”亦是两位创办人的出生年分,“因为拍档负责招揽客人,品牌要有故事,就用他的移民故事命名。”至于Peter跟小店接上关系的故事,是父亲曾在香港开店卖牛仔裤和Polo恤。网上订西装索价近万元,生意不好是意料中事,拍档因而退出,Peter遂找来妹妹合伙,兄妹二人决定开实体店扭转困局。开店后,Peter成功游说一位准新郎订造西装,随后伴郎及兄弟们也来“帮衬”,后来更成为常客,小店慢慢累积了客源。小店另一转折点,是打入香港名店Harvey Nichols。当小店开始生产其他男装成衣,需要多找零售渠道,他主动向Harvey Nichols洽谈了一年半,直至2013年对方才肯入第一张单,订购逾200套西装,当时的买手还郑重地问他,是不是认真做这盘生意,“我说认真,认真到会辞去银行的工作去做。”香港Harvey Nichols至今仍有卖Peter的男装品牌。舍港赴京复制模式Peter任职银行时为一名小组主管,负责移民创业贷款,自觉前景已难再上一层楼。更何况男人三十而立,要创一番事业,在太太鼓励下,人到中年转轨,全身投入搞男装生意。他第一件想做的是回流香港开分店,先后到香港仔、观塘等找铺位,无奈因租金太高而作罢。最后新店落脚北京,实属无心插柳。Peter在一位北上工作的哥哥穿针引线下,跟北京一间发型屋的老板牟建国(Kevin)联络。Kevin是英国发型权威沙宣在中国的第一代学员,曾到伦敦深造,Peter哥哥是其客人及朋友。没有期望的Peter跟Kevin聊电话后,二人竟然一拍即合,“他原来也有相近的想法,觉得剪头发不只是剪头发,可以有更多价值。”Kevin熟悉内地运作,由找铺位到开店仅用了两个月,快得令他措手不及,马上由新西兰搬到北京。